預計閱讀時間:3.27 分鐘
歡迎回到我們的系列文章 《心電圖解密:獸醫心臟節律指南》。我們已經建立了心臟電學的基礎,並解讀了正常的心電圖波形。現在,我們將進入「異常心電圖」的領域。本篇文章將聚焦於兩個關鍵概念:心電圖如何揭示心臟結構改變,以及引起心律不整的基本機制。我們也會回答一個常見且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有嚴重結構性心臟疾病的病患,心電圖卻可能是正常的?
心臟重塑:心電圖提示心腔变大的線索
慢性壓力或容量負荷會導致心肌肥厚或擴張,統稱為「心腔變大」。這種結構重塑會改變心臟電傳導路徑,產生可預測的變化。辨識這些模式是識別潛在心臟疾病的關鍵。
- 左心房變大(LAE,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LAE 常見於二尖瓣疾病。心房變大會延遲電傳導。
心電圖特徵: P 波寬大且有缺刻,稱為 P-mitrale。 - 左心室變大(LVE, Lef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LVE 可由壓力負荷(如全身性高血壓)或容量負荷(如動脈導管未閉)引起。心肌質量增加會產生較大的電訊號。
心電圖特徵: QRS 振幅增加(R 波高大)及 QRS 時間延長。 - 右心房變大(RAE, 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RAE 常見於肺動脈高壓或三尖瓣疾病。
心電圖特徵: P 波高而尖,稱為 P-pulmonale。 - 右心室變大(RVE, Righ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RVE 發生於右心壓力負荷增加的情況(如嚴重的犬心絲蟲病)。
心電圖特徵: 右軸偏移(Right Axis Deviation)及明顯 S 波。
為什麼正常心電圖不能排除結構性心臟疾病
臨床上常見的疑問是:為什麼一些有明顯心雜音,甚至經超音波確認有心臟疾病的寵物,心電圖卻可能顯示「正常」?
原因在於:心電圖是電學報告,而非結構功能檢查。
心電圖只能偵測會改變心臟電活動的問題。若病患存在嚴重的機械性異常,例如嚴重瓣膜逆流或心肌衰竭,但尚未導致明顯心腔變大或傳導延遲,可能就不會被心電圖捕捉到。
心電圖非常適合診斷心律不整與顯著的心腔變大,但無法評估心肌收縮力、瓣膜功能或血流動力學的嚴重程度。因此,心電圖與超音波是互補而非重複的檢查。
心律異常為何發生:心律不整的發生機制
心律不整源於心臟電特性的異常,包括自動性異常 (automaticity)、觸發性活動 (triggered activity) 或折返性迴路(re-entry)。
- 自動性異常(Disorders of Automaticity)
當竇房結(SA node)外的細胞或細胞群發放速度過快,或竇房結自身功能異常時,就會發生自動性異常。
-
- 自動性增強(Enhanced Automaticity):次級起搏點加快,導致心房心搏過速(Atrial Tachycardia)。
- 自動性減弱(Depressed Automaticity):竇房結失效,導致竇性停搏(Sinus Arrest)。
- 觸發性活動(Triggered Activity)
這類心律不整由「後去極化(Afterdepolarizations)」引發,為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後的異常振盪。
-
- 早期後去極化(EAD,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s):發生於復極過程中,常與 QT 間期延長相關。
- 延遲後去極化(DAD,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s):發生於復極後,常因鈣離子過載(如地高辛中毒 (digoxin toxicity))所致。
- 折返性心律(Re-entry / Reentrant Tachycardias)
這是陣發性心搏過速最常見的機制。單一脈衝在迴路中持續傳導,以極快速率激發心臟,这是多數心房上性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的典型機制。
臨床上實用的分類方法
對臨床醫師而言,一個簡單的框架有助於理解心律不整:
- 起源位置(Site of Origin): 室上性(Supraventricular)或心室性(Ventricular)。
- 心跳速率(Heart Rate): 心搏過緩(Bradyarrhythmia)或心搏過速(Tachyarrhythmia)。
這兩個維度結合,可作為診斷與管理的強大起點。
在 CardioBird,我們的AI-ECG分析能夠辨識心律異常與細微的心腔變大模式。我們將複雜的電生理資訊轉化為清楚、優先排序的結果,使您理解心臟結構與電活動之間的關聯。我們也會提供背景說明,協助您認識到單一檢查的局限性,讓您了解到將心電圖數據與完整臨床資訊整合的重要性。
在下一期,我們將深入探討心搏過緩與傳導異常的診斷與管理。
CardioBird 團隊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