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家裡的狗狗突然不能走路,對主人或獸醫師而言都會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後肢無力的相關症狀是非常複雜的,包含走路一拐一拐、失去協調性、平衡感不佳、難以起立、局部疼痛,讓狗狗變得不喜歡運動,嚴重的狀況甚至可能演變為大小便失禁、癱瘓或者完全無法行走。
此類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但老狗後腳無力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常見分類
尤其是脊椎或神經的急性受損,常為急性症狀,各年齡皆會發生。
慢性為主,老年犬隻比較好發。
為基因突變的遺傳性疾病,平均發病的年齡為9歲,發病後平均惡化時間為6-9個月,長期預後不佳,常發生於德國狼犬、柯基等品種。
慢性疾病,大型犬、高齡、肥胖的狗狗較容易發生,熱量控制與減重是控制病情的關鍵。沒有完全治癒的方式,只能透過及早發現與適當的監控,來維持生活品質。
急性中毒(殺蟲劑或農藥中毒)、營養缺乏(例如維他命B1不足)、貧血、糖尿病、心臟疾病或其他潛在疾病。
延伸閱讀:狗狗心臟病症狀4大警訊不可輕忽!日常預防與照護方法大全
根據上述不同病因,病程從慢性到急性惡化都可能發生,需要經由獸醫師詳細的檢查與區別診斷,才能夠針對不同狗狗,提供個案適當的治療與照護。若是急性的症狀,是有很高的機會能夠痊癒的;但若是慢性的關節炎或退化性脊髓神經病變則需要飼主耐心與獸醫師配合,維持狗狗的生活品質。
相對於健康的成犬,老狗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關注,一來是因為牠們的免疫力相對於一般成犬較低,二來也可能因為個體老化的關係,而需要特殊的支持。
我們可以多加注意以下幾點:
遇到緊急狀況,一定是及早就醫為佳。對於「突發性」的老狗後腳無力,其實是有相當高的痊癒可能。尤其是急性的脊椎或神經受傷,例如狗狗在運動中,不小心意外跌倒或撞傷脊椎,導致當下或隔天突然無法正常行走,這時候請狗狗的主人一定要趕快帶愛犬到醫院就醫;越早的就醫治療,有越高的機率能夠完全康復並且能夠大幅減少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