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期間的心電圖監測:提升患者安全的實用指南

預計閱讀時間:5.26 分鐘

麻醉作為現代獸醫學的基石,使多種診斷與治療程序得以實施,然其本身亦伴隨風險。麻醉劑引起的生理變化需嚴密監測以確保病患安全,在眾多監測工具中,心電圖(ECG)因能評估心律不整與偵測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1][2]
本文針對犬貓麻醉過程提供實用指引,涵蓋心電圖監測之重要性、常見心律不整類型及其處置原則。

心電圖在麻醉監測中的不可或缺角色

在麻醉期間中進行ECG監測的主要目的,是持續、即時地評估心臟的電活動。[1][3] 這使得能迅速偵測出心律不整,這類異常在麻醉下相當常見,可能由麻醉藥物、手術刺激或病患本身的潛在健康狀況引發。[4][5]
儘管心電圖(ECG)無法量測心臟的機械性收縮功能,但其對於識別可能引發血流動力學障礙的電生理異常,仍是無可取代的關鍵工具。[1][6]

麻醉前進行ECG篩檢也具備極高價值,尤其對於老年病患或有已知/疑似心臟病史的個體特別重要。[2] 此舉可協助發現既有的心律不整或傳導異常,進而需要調整麻醉計劃。[2][7] 在手術期間,持續性ECG監測讓獸醫團隊能對任何不良變化迅速反應,提升麻醉過程的安全性。[2][8]

犬貓在麻醉期間中常見的心律不整

犬貓在麻醉期間常會出現數種類型的心律不整。理解這些類型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 竇性心搏過緩:(Sinus Bradycardia):指麻醉病患的心率低於正常範圍,一般來說犬低於每分鐘60下,貓則低於每分鐘100下。[4] 常見原因包括麻醉深度過深、使用如類鴉片及alpha-2 受體激動劑之類藥物、失溫症,以及插管等操作引起的迷走神經刺激。[4][9]
  • 竇性心搏過速:(Sinus Tachycardia):指心率過快,犬超過每分鐘160下,貓則超過200下。[4][10] 可能顯示麻醉深度不足、疼痛、血容量減少(血液量下降)、缺氧,或是某些藥物效應所致。[4][11]
  • 房室傳導阻滯(AV Block):當來自心房的電訊號傳遞至心室出現延遲或阻斷時即會發生。[4]
    • 第一度AV阻滯:ECG上顯示P-R間期延長,通常無需治療。[4]
    • 第二度AV阻滯:部分P波未接續QRS波,較為常見;若對血壓造成影響,可能需處置。[4][5] 常與高迷走神經張力或使用鴉片類及alpha-2致效劑有關。[9][10]
    • 第三度(完全)AV阻滯:心房訊號完全無法傳至心室,導致非常緩慢的心室節律,屬於醫療緊急情況。[4][9]
  • 室性期前收縮(VPCs):由心室異常起搏點所產生的額外心跳。[4] 可能由缺氧、疼痛、心臟病或某些麻醉劑引起。[4][12] 偶發性VPCs可能無礙,但若頻繁或多型態出現,可能導致心輸出量降低,甚至演變為更危險的心律不整。[5][11]
  • 心室性心搏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連續三次或以上的VPCs,會嚴重影響血流,屬於危及生命的心律不整。[10][13]

麻醉中出現的心律不整之監測與處置

是否治療某一心律不整,取決於其類型、嚴重程度及對病患整體血流動力穩定性的影響,特別是對血壓的影響。[5]

監測方式:

  • 持續ECG:為偵測心律不整的主要工具。
  • 血壓監測:了解組織灌流狀況的關鍵指標,血壓下降往往是心血管問題的最早徵兆。[1][6]
  • 血氧飽和度(SpO2):測量血紅素氧飽和度並顯示脈搏率。[3]
  • 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ETCO2):測量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通氣與循環功能的重要指標。[7]

治療策略:

  • 找出並矯正根本原因:處理心律不整的首要步驟是找出並矯正誘發原因,可能包括:
    • 調整麻醉深度:過深可能引起心動過緩,過淺則可能造成心搏過速。[4][14]
    • 確保充足氧合與通氣:缺氧與高碳酸血症(CO2過高)常是VPCs的成因,可透過輔助通氣矯正。[8][11]
    • 補充體液:如因血容量減少導致低血壓或心搏過速,可透過靜脈輸液改善。[4][14]
    • 疼痛控制:鎮痛不當會引起心搏過速。[14]
  • 藥物介入:若矯正根本原因後仍無效,則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不整藥。[8]
    • 心搏過緩:如因高迷走神經張力引起,可使用抗膽鹼藥(如阿托品或格比平錠劑)提升心率。[4][5]
    • 心搏過速: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若由麻醉過淺引起,增加麻醉深度即可;若持續且伴隨血流動力受損,則可考慮使用β阻斷劑。[11]
    • 房室傳導阻滯:第二度AV阻滯若導致低血壓,可考慮使用抗膽鹼藥;第三度AV阻滯,可能需植入心律調節器。[5][13]
    • 室性期前收縮(VPCs)與心室性心搏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利多卡因(Lidocaine)是治療犬隻嚴重心室性心律不整最常用的藥物。[5][14] 在貓隻中應更加謹慎使用,且劑量應較低。[14]

結論:攜手守護病患安全

對於接受麻醉的病患而言,持續性ECG監測是基本照護標準之一。[15] 結合血壓與呼氣末二氧化碳等其他監測指標的時候,持續性ECG監測有助於及早偵測與處置潛在的致命性心律不整。[1][16]
透過深入理解常見的麻醉相關心律不整類型及其處理策略,獸醫能顯著提高麻醉處置的安全性。

在 CardioBird,我們致力於協助您提供最優質的照護。我們的 AI-ECG平台可成為您判讀心電圖、處理複雜心臟案例的最佳夥伴,無論何時需要,都能提供專業支援。


瞭解更多:

  1. ECG and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anesthetized patients (Proceedings) – DVM360
  2. Electrocardiogram and anesthesia protocols – veterinarian Karlsruhe – Small Animal Center Arndt
  3. Veterinary Anesthesia Monitoring: Cheat Sheet and FAQs – Dispomed
  4. Anesthetic monitoring savvy – DVM360
  5. Arrhythmias – AAHA – American Animal Hospital Association
  6. Monitoring Anesthesia – VIN
  7. ANIMAL ANESTHESIA MONITORING GUIDELINES – Vmed Technology
  8. Cardiac arrhythmias in the anesthetized patient – PubMed
  9. Anaesthetic-associated cardiac arrhythmias in dogs and cats: part 1 | Companion Animal
  10. Common Arrhythmias in Anesthetized Patients – Veterian Key
  11. Management of Anesthetic Complications – WSAVA 2003 Congress – VIN
  12. Anaesthetic-associated cardiac arrhythmias in dogs and cats: part 2 | Companion Animal
  13. How I Treat Cardiac Arrhythmias in Dogs – WSAVA2010 – VIN
  14. How to Identify, Prevent, and Treat or Correct Anesthetic Complications
  15. 2020 AAHA Anesthesia and Monitoring Guidelines for Dogs and Cats – American Animal Hospital Association
  16. Guidelines for safer anaesthesia – Association of Veterinary Anaesthe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