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閱讀時間: 2.3分鐘
術前評估在獸醫醫學中至關重要,目的是確保接受麻醉程序的患者之安全與健康。在現有的各種診斷工具中,儘管心電圖(ECG)的效益已被證實,但在許多全科獸醫診所中仍未被充分使用。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例如人工智慧(AI)驅動的心電圖解決方案(如 CardioBird)的出現,將心電圖納入術前檢查已變得更加實用、高效且可靠。本文基於循證資料與臨床指引,強調心電圖在獸醫麻醉中的重要性。
心電圖:透過 AI 技術實現快速且準確的工具
傳統的獸醫心電圖常被認為耗時且高度依賴專業人士的解讀,這導致許多全科獸醫診所在日常工作中對心電圖的使用持保留態度。然而,像 CardioBird 這樣的 AI 驅動心電圖系統正在改變這一觀念。這些系統透過快速且簡單的標準第二導程心電圖數據收集過程,可在 15 分鐘內生成準確且可靠的報告,消除了傳統人工解讀中的主觀性與變異性,使全科獸醫能無縫地將心電圖整合至日常工作流程中。
心電圖:不僅僅是心臟監測工具
雖然心電圖主要用於評估心臟功能,但它的功能遠遠超越心臟範疇。心電圖記錄的電訊號還能反映大腦對於身體內各種生理系統的循環反應。在麻醉過程中,這點尤為重要,因為麻醉會對多個器官系統造成顯著壓力。
例如,心電圖上的異常表現(如心搏過緩或心律不整)可能反映出全身性問題,例如電解質不平衡、缺氧,甚至潛在的神經系統疾病。這些資訊對於調整麻醉計畫,以確保患者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此外,心電圖還能幫助早期發現全身性併發症(如敗血症或休克)的徵兆,使其成為監測身體對壓力反應的重要工具。
舉例來說,心電圖可用於檢測迷走神經引起的心律不整,這可能因手術刺激或潛在的腸胃問題所引發。在麻醉前識別這些異常,可協助獸醫調整藥物選擇、液體治療及監測計畫,進而將術中風險降至最低。
心血管事件:麻醉死亡的主要原因
將心電圖納入術前檢查的最重要理由之一是其可幫助降低心血管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這些併發症在麻醉過程中相當常見。因此,早期發現與管理潛在的心臟疾病對於改善麻醉結果非常重要。
心律不整是麻醉中五大常見併發症之一,如果術前未以心電圖篩檢出這些異常,其可能在手術進行中才被發現,並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透過術前檢測提前發現這些異常,獸醫可以根據檢測結果採取應對措施,減少風險並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臨床指南支持術前檢查納入心電圖
將心電圖納入術前檢查程序並不僅僅是一項建議,它已獲得多項確立的臨床指引支持。例如,韓國獸醫醫學會(KVMA) 及 2020 年 AAHA《犬與貓的麻醉與監測指南》都強調心電圖在術前評估中的重要性。這些指引認為,心電圖是一種非侵入性、成本效益佳的工具,可提供有關患者心血管與全身健康的重要資訊。遵循這些建議能協助提高獸醫麻醉的照護水準。
結論
將心電圖整合到例行的術前檢查中,是改善獸醫實務中患者安全性與結果的關鍵步驟。隨著 AI 驅動心電圖系統(如 CardioBird)的發展,這項檢查過程現已變得更快速、更可靠,並且大幅減少對專家解讀的依賴。除了其在心臟評估中的作用外,心電圖還能提供有關全身健康的重要見解,使其成為麻醉過程中管理全身反應的不可或缺工具。
考量到心血管相關麻醉死亡的高發率及手術過程中心律不整的普遍發生率,術前心電圖篩檢不僅是建議,而是一項必要措施。透過遵循臨床指引及善用現代技術,獸醫專業人士能有效提升患者照護的安全性與品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