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Bird 在分析和解讀過程中,會同時考量心電圖訊號和提交的臨床資訊。
以下指南以單個、孤立的房性早搏 (PACs) 為例,說明在不同臨床情境下,臨床建議如何變化。
情境一:一般健康檢查 (Ax)
當系統標記為一般健康檢查,且患者沒有臨床症狀且沒有可聽到的心臟雜音時,心電圖上出現單個房性早搏通常解讀如下:
- 可能被認為是一種生理變異,可能是由於交感神經活化或壓力所致。 然而,不應排除潛在的心臟原因,例如心房擴大或罕見疾病,如心房心肌病。
- 建議補充身體檢查結果,包括聽診、脈搏同步性和血壓測量。
- 如有疑慮,可考慮進一步診斷,例如胸腔X光片、超聲心動圖、全面血液檢查、心臟生物標記物(cTnI和NT-proBNP)或Holter監測。
- 如果這些評估未發現潛在原因,並且資源可用,則可以考慮心房標測以評估局部缺血或纖維化。
也就是說,在大多數無症狀情況下,觀察和追蹤就足夠了。 如果沒有Holter結果,通常不會啟動治療計劃。 |
情境二:麻醉前評估 (PAC)
如果在麻醉前心電圖檢查中檢測到相同的房性早搏,臨床決策可能會大不相同:
- 該房性早搏可能被認為是潛在的麻醉風險因素。 如果手術是選擇性的(例如,牙齒預防),建議推遲手術並調查可能的潛在原因,例如心房擴大、心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 如果醫院無法獲得心臟科醫生的協助或缺乏管理心律不整的資源(藥物、設備),則應考慮轉診。
- 如果手術是緊急的,並且麻醉風險本質上很高,則房性早搏的存在會進一步增加術中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與寵物主人進行徹底的討論至關重要,並且只有在設施擁有適當的資源(例如,麻醉師、藥物、緊急支援)時,才能進行手術。 否則,強烈建議轉診。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單個房性早搏也不應被忽視,並且可能需要更改手術計劃。 |
情境三:心臟追蹤 (TRK)
當病例被標記為“追蹤”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心臟病史來解釋單個房性早搏的意義:
- 如果這是已知患有心臟病(例如,MMVD)的患者首次出現房性早搏,則臨床相關性取決於心房是否擴大。
- 在因惡性心律不整接受治療後住院的患者中,單個房性早搏可能表示病情有所改善(例如,從室上性心動過速或室性心動過速轉變為房性早搏)。
- 對於已經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的患者,建議進行Holter監測或重複心電圖測量,以評估治療是否改善了心律。 與治療前的心電圖進行比較至關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房性早搏是治療反應或疾病進展的動態標記。 |
建議摘要
相同的心電圖波形的臨床解釋可能因提交時選擇的情境而異:
評估情境 | 臨床建議 | 對臨床決策的影響 |
一般健康檢查 (Ax) | 觀察、追蹤、如果臨床上有指徵則進一步檢查 | 建議追蹤 |
麻醉前檢查 (PAC) | 推遲選擇性手術、對於緊急手術,告知主人風險升高並評估設施能力。必要時轉診 | 可能會更改麻醉計劃 |
心臟追蹤 (TRK) | 評估治療反應或疾病進展 | 可能會改變藥物管理 |